青海游:塔尔寺

(Kumbum Monastery)

刘蔚铭
2007-8-13

 [进入青海西宁旅影系列图文]

2007年8月13日:第一站——前往塔尔寺。塔尔寺又名塔儿寺,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,古称“佛山”,藏语称为“衮(音gun)本贤巴林”,意思是:“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”。塔尔寺,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,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宗喀莲花山上,藏传佛教的四大中心之一,是我国喇嘛教(藏传佛教)格鲁派(黄教)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,是我国喇嘛教(藏传佛教)格鲁派(黄教)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,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(黄教)六大寺院之一,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临近塔尔寺时,导游小王再三叮嘱我们下车和上车的地点、车牌号以及返程的时间,塔尔寺内不允许游客拍照,否则没收照相机,并罚款多少多少。下车后,向北向北步行约10—15分钟分钟,经过一些小饰品摊,然后就到达了塔尔寺。

塔尔寺早晨人很多,这张照片是在侧面一个台子上拍的,其实这是最佳位置

塔尔寺游人很多,找一个清静的地方留影都很困难。还好,我们见缝插针,总算留下不少的记忆图片。导游小王办理好了门票,我们跟随着她用了两个小时游遍了塔尔寺的各个佛殿。小王很敬业,嘴里面叨叨个不停,为我们讲解。我们也都融入了这里的宗教世界。

虔诚的老人全身伏地,要磕十万次头才能达到理想境界

最难忘的是亲眼见到了磕长头的人。他们中年龄各异,但似乎女性居多。他们双手合一置于头顶,全身伏地,然后双手分开磨着地面到头顶站起,反反复复。他们如此虔诚,视游客视而不见,心中仅留佛祖。他们每个人都要磕够10万次,才算是完成,一般年轻人要用半年左右的时间,而老年人则至少要8、9个月,他们很多都是千里迢迢从青藏高原腹地赶来,每天白天就在这里磕头。在于殿堂门口,他们择一空地,摊开棉皮软垫,长期安营扎寨,反复再跪倒叩拜。

不少游客深受感染,模仿一二,以表虔诚。

塔尔寺的宗教氛围非常浓烈,游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在心灵里受到影响。在佛殿里面,我身后的一位男士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,哼哼唧唧,声音越来越大,引起游人注意。我身边的一对母女用惊诧的目光回头观望。

游完最后一个佛殿——酥油花,下山来到了大门口。这时游人的高峰期已过,入口显得清静不少。略作喘息,再连拍几张游人少的照片,然后想起导游的话,快速向停车地点走去。

导游小王站在汽车旁边敦促着我们赶快上车,伴随着小王噼噼啪啪讲解声,我们的思绪驶往下一站——青海互助县土族风情山庄。

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(公元1560年),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。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、经堂、佛塔、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,占地面积约600余亩,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,在全国及东南亚亦享有盛名。

该寺依山就势,错落而建。其中以八个塔、大金瓦殿、小金瓦寺、花寺、大经堂、九间殿等最为著名。八宝如意塔,位于寺前广场。据说,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,建于1776年。其造型大同小异,塔身高6.4米,塔底周长9.4米,底座面积5.7平方米。塔身白灰抹面,底座青砖砌成,腰部装饰有经文,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,里面藏有梵文。

塔尔寺诸佛殿装饰的堆绣、壁画和酥油花,被人们称为艺术“三绝”,其中尤以酥油花最为有名。酥油花是用酥油塑制而成。酥油晶莹洁白,松软细腻,容易调合各种颜料,塑成各种珍奇的艺术花朵。塔尔寺的酥油花集塑雕艺术之大成,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,而且规模宏大,内容也丰富多彩。有花红叶绿的百花异草,有千姿百态的珍禽异兽,有景色壮丽的山水图画,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,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,还有许多取材于历史和神话传说的故事等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,是塔尔寺一年一度的酥油花灯会。届时,喇嘛们将精心制作的酥油花摆到寺外广场,让成千上万的人们观赏。许多人为了一睹酥油花的丰彩,不辞辛苦,千里迢迢来到塔尔寺参加灯会。

图片里的轮子在用手转动时嘴里一定要念:
纳米纳米厚厚模,一首歌里也这样唱的

壁画,是各个殿宇墙壁上绘画,它大多绘于布幔上,也有的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。壁画的染料采用天然石质矿物,因此具有色泽鲜艳,经久不变的特点。塔尔寺的壁画属喇嘛教画派,因此具有浓厚的印、藏风味。壁画内容,人物主次多属密乘教义,画面构想巧妙,布署适然,色调和谐,工艺精湛,手法细腻。

堆绣,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之一。它是用各种色彩艳丽的绸缎剪成各种佛像、人物、花卉、鸟兽等,然后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,再绣在布幔上。因此有明显的立体感,看上去,层次分明,栩栩如生。内容大都取材于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等。塔尔寺的堆绣制作精细,构图生动别致,色泽繁富绮丽,为美术界所称道。

八宝如意塔,位于寺前广场。据说,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,建于1776年。其造型大同小异,塔身高6.4米,塔底周长9.4米,底座面积5.7平方米。塔身白灰抹面,底座青砖砌成,腰部装饰有经文,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,里面藏有梵文。

大金瓦殿,位于全寺正中。藏语称为“赛尔顿庆莫”,即金瓦的意思。其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。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,后于公元1711年,用黄金1300两,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,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,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、滴水莲瓣。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“火焰掌”。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。底层为硫璃砖墙壁,二层是边麻墙藏窗,突出金色梵文宝镜,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,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,匾额题字为“梵教法幢”。进入大金瓦殿内,迎面矗立着12.5米高的大银塔,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。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,镀以黄金,并镶嵌各种珠宝,裹以数十层白色“哈达”,以示高贵。塔上有一龛,内塑有宗喀巴像,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,银鼓号角,玉炉金幢。梁枋上布满了帷、幡、绣佛、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,层层哈达,琳琅满目。整个建筑庄严大方,雄伟壮观,阳光之下,金光灿烂,光彩夺目。

小金瓦寺又名为护法神殿。初建于明朝崇祯四年(即公元1631年)。寺中回廊陈设野牛、羊、熊、猴等标本。据说,这些走兽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。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,相传是三世达赖喇嘛从西藏拉萨到青海塔尔寺骑的。三世达赖喇嘛朝拜塔尔寺之后,要去蒙古传经说道,这匹白马怎么也不肯走,于是便留下来,不久,马不食而死。后人把它当神马,和家神陈列供奉。

大经堂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,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。其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,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,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,即公元1606年。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,堂内设有佛团垫,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。内部陈设非常考究,饰有黄、红、绿、蓝、白五色的幡、帏和各式天花藻井,满堂林立;还有珍贵的大型堆绣挂佛、刺绣佛;梁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,彩画细腻生动。殿内大柱都由龙凤彩云的藏毯包裹,整个经堂五彩缤纷,富丽堂皇。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,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传统艺术、装有铜制镏金的金鹿**、各式金幢、宝瓶、宝塔、宝伞和倒钟等,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绚丽多彩。远眺平顶,金碧辉煌,给人以威严之感。

小花寺又名长寿佛殿,是为七世达速喇嘛念长寿经而建的,故名长寿佛殿。它已形成一个小型院落。正面为硫璃砖墙突出的小门,玲珑别致。院内种有菩提树,树叶茂盛,浓荫蔽日,清洁优雅。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等佛像三十多座。木刻浮雕,层层重叠,佛龛背景,雕木绘金。手工雕饰精湛细致,是塔尔寺木刻艺术的结晶所在。其外形为二层代檐廊重檐歇山顶、屋顶四角翘起,斗拱精巧明快,犹如一幅优美的木雕画图。

塔尔寺“三绝”:酥油花、壁画和堆绣,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宗教艺术精品。


Back to: 法律语言学研究未名文斋